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手机app爱游戏平台 > 新闻动态 > 欧盟对华刚硬就低头?特朗普突然示好中国,180度反转藏玄机!2024年7月,布鲁塞尔和华盛顿之间的贸易谈判桌上气氛一度凝固。
欧盟内部文件泄露,欧洲人已经准备在民用飞机关税上给美国递刀子,把空客的利益作为筹码,打算换来一纸奶酪和葡萄酒的关税豁免。
对外宣称是为了团结、为了整体利益,背地里却是法德在心惊肉跳地权衡,南欧盯着自家葡萄酒出口大饼发愁,北欧则在会议室里攥着拳头要“硬刚到底”。
还没等这场自导自演的“产业献祭”落幕,特朗普团队突然放出重磅消息——美国可能会向中国示好,计划在农产品和消费品关税上和中方谈判。
拜登团队还没缓过神,欧洲这边的算盘就有点乱了。
欧盟苦心经营的“联美制华”剧本,在特朗普的交易逻辑下成了笑话。
欧洲人以为和美国合唱强硬能分一杯羹,没想到美国压根不打算带欧洲玩。
翻开这场博弈的台账,令人啼笑皆非。
欧盟,手握空客、汽车、医疗器械、绿色能源等一堆看家产业,却一再把产业家底往谈判桌上推。
空客,这头曾让欧洲人引以为傲的工业巨兽,如今被法德精英当作祭品。
波音与空客的战争本是世界制造业的巅峰对决,欧盟政府在美国压力下,居然自降关税壁垒,弱化自己的全球竞争力。
换来的是什么?
美国只象征性豁免了部分农产品关税,覆盖比例不过5%,说白了就是给南欧国家分点小糖果让他们闭嘴。
欧洲工业象征拱手送出,得到的却是“捡芝麻丢西瓜”的屈辱局面。
2024年的欧洲,已经不是2018年的欧洲。
那时美欧互征关税、闹得不可开交,欧盟还能敢怒敢战。
现在,特朗普一句“要对欧洲汽车加税”,欧盟登时噤若寒蝉,反制清单成了摆设,落地无期。
欧洲工业链、能源链、科技链全线依附美国,连“口头强硬”都成了奢侈。
一边是欧盟被美国牵着鼻子走,一边是特朗普用“交易主义”精确施压中国。
美国财长放话“四周内访华”,谈什么?
降低对中国消费品的关税,重启农产品采购。
谁最兴奋?
不是华尔街,是美国农业州。
2023年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暴跌12%,摇摆州农民投票意愿直线下滑。
特朗普急了,要让中国买美国大豆、玉米,用经济好处安抚关键选民,同时科技领域维持全面封锁,华为、中芯国际一根指头都不松。
嘴上说要强硬,行动上却用“经济松绑”换选票。
中国成了美国大选的工具箱,欧盟还傻傻地以为自己和美国“联手制华”,这不是战略配合,这是被“分而治之”,还是自投罗网那种。
欧洲人嘴里念叨着“战略自主”,行动上却满是被动。
欧盟举着“反补贴”大旗,针对中国电动车加征21%关税,声称要“保护本土产业”。
其实明眼人都看得出,欧盟只是在替自己技术转型落后找挡箭牌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早已靠技术进化冲到全球第一,比亚迪的刀片电池、蔚来的换电体系,谁能说他们靠的是补贴?
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已降到象征性了,反倒是德国政府硬砸500亿欧元补贴本国车企。
欧盟法案还没来得及落地,德国等传统汽车巨头已经在幕后游说,拼命拖延投票。
他们心知肚明,如果和中国彻底“割席”,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转型会直接崩盘。
欧洲消费者成了牺牲品,要么买高价低配的本土车,要么眼睁睁看着中国方案被堵在门外。
保护主义嘴脸,暴露无遗。
除了汽车,欧盟还搞了个《国际采购工具》,专盯中国医疗器械。
说什么要“公平采购”,打着规则幌子设技术壁垒。
可欧洲医院对中国MRI设备依赖度已经30%,私营企业贡献了85%的出口。
德国政府每年还给本国医疗巨头补贴5亿欧元,却反咬中国“补贴不公”,标准的“双标秀”。
一边想用中国高性价比产品降成本,一边玩限制政策,最后还是欧洲患者买单——设备买不起,手术排不上,健康权被政客们当成了“贸易斗争”的筹码。
欧盟的撕裂格局,早就是公开的秘密。
所谓“团结一致”,说得好听,实际是南欧为农产品利益投降,北欧“硬刚”守规则,法德左右摇摆,各自盘算小算盘。
美国盯着这些裂痕,下手极为精准:对南欧许诺点农产品豁免,对北欧晾着不理,对法德威胁加征汽车关税。
散装联盟,各打各的小算盘,欧洲团结成了笑话。
看似“集体谈判”,实则一盘散沙。
如果觉得欧盟的处境还不够尴尬,那就看看案例警示吧。
2020年澳大利亚跟美国起舞,朝中国商品加税,结果三年后葡萄酒出口暴跌93%、大麦出口砍掉四分之三,活生生把自己砸进经济黑洞。
立陶宛同样,跟着美国走,被中国制裁后,对华出口直接缩水,连港口集装箱都见底。
这不是“猜测”,这是白纸黑字的数据。
欧盟对华贸易额一年高达8560亿欧元,中国是欧洲第一大进口国、第二大出口市场。
德国汽车对华出口占全球出口的20%,法国农产品对华出口年增15%。
欧盟真要死磕中国?
德国、法国、意大利经济都要先吃瘪。
中国市场早已是全球格局中的定海神针,欧洲的强硬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。
中国不是谁的提款机,更不是谁的救命稻草。
2024年的欧盟,离1960年代戴高乐的“欧洲人的欧洲”已经天差地别。
戴高乐想的是独立防务、经济一体化、外交自主。
2003年法德敢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和美国唱反调。
2016年还喊出“战略自主”口号,拉着欧元国际化、欧洲防务基金。
可现在,冯德莱恩一届班子,安全靠北约,能源靠美国LNG,经济上对美国妥协,外交行动上对中国强硬。
这哪里是什么“战略自主”?
这就是彻头彻尾的被动依赖。
美国人把欧洲当提款机,能源溢价、贸易逆差每年吸血上千亿美元,欧洲精英还在自欺欺人。
冯德莱恩式的“亲美派”,把欧盟绑死在美国遏华战车上,欧洲从棋手沦为棋盘,戴高乐泉下有知,恐怕真得破口大骂:欧洲已死。
更讽刺的是,俄乌冲突背景下,欧盟高官大肆甩锅,把中俄贸易说成是战争僵局的罪魁祸首。
博雷利公开指责中国向俄“出口军民两用产品”,可2023年数据,中俄贸易以能源和农产品为主,“军民两用产品”占比不过3%。
反观欧盟自己,2023年对俄非能源出口还高达120亿欧元,却对本国制裁漏洞装聋作哑。
欧洲能源价格飙升、工业外迁,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甚至到中国投资100亿欧元。
制裁反噬,苦果他们自己吃。
嘴上骂中国,实际上谁都清楚,谁才是地缘政治真正在玩火的那一方。
气候领域的双标同样辣眼睛。
欧盟单方面推迟中欧气候对话,说中国承诺不够激进。
自己2023年能源危机下重启13座煤电厂,碳排放反弹4.2%。
中国光伏、风电装机量全球第一,单位GDP碳排放十几年砍了一半。
需要中国新能源组件时高喊“气候合作”,等拿到好处立马扣上“责任不够”的帽子。
环保成了政治操弄的幌子,全球气候治理被地缘斗争拖下水。
这才是当代西方政治的“新常态”——什么契约、什么合作,说翻脸就翻脸。
最后再复盘一遍欧洲的“战略自主”。
现在的欧盟已经没有独立意志和行动力可言,防务、能源、科技、经济,一条条锁链把欧盟紧紧捆在美国身后。
放弃了自主权,还丢掉了全球话语权。
美欧之间的贸易协议,明面上是“合作共赢”,骨子里却是美国用关税、能源、科技绑架欧洲,随时可以抽身,随时可以翻脸。
欧盟想要强硬对华,根基在哪里?
澳大利亚和立陶宛都给他们做了“前车之鉴”。
中国市场的体量、技术优势、供应链能力,早就不是欧美能随意操控的对象。
中国现在再也不是几十年前那个被动挨打的弱者。
当前的国际格局里,谁失去中国,谁就会先栽大跟头。
有人问,欧洲还有机会吗?
恐怕难了。
经济依赖、政治依赖、战略依赖,层层交织,欧盟精英阶层的“路径依赖”早就把自己困死在旧世界的幻梦里。
美国当着全世界的面,把大选、经济、地缘全部变成谈判工具。
欧洲还在幻想自己能左右风向,真是痴心妄想。
当下的中国,已经拿回了自己应有的位置。
谁还想玩“联美制华”,那就请自便,历史不会等你们,时代更不会回头。
下一篇:没有了
- 2025-07-22欧盟对华刚硬就低头?特朗普突然示好中国,180度反转藏玄机!
- 2025-05-23“圈粉”又“吸金”!厦漳泉“五一”携手“破圈 ”_闽南_厦门_泉州
- 2025-04-14《女神异闻录4重制版》首发XGP?玩家:或将登Xbox发布会